滨水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把周边环境因素考虑其中,周边的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决策方向,这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,那么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呢?下面中国景观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。
【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】
一、地域性原则:
不同地域生长的植物其差异取决于当地气候的差异,在当地条件下尚存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,从而全面反映当地的自然生态、自然地理。
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植被选择上,应切合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、土壤、气候条件等方面,选择可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、土壤、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,同时适当选择引进外来物种,共同构筑崭新的具有城市植被多样性的滨水景观。
二、因地制宜原则:
因为不同地域生长的植物的差异取决于当地气候的差异,所以选择植被时应因地制宜。
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人们亲水的本性时应顾及当地的环境条件,若盲目进行水景设计,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,反而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,更有甚者还可导致严重的环境损害及其他不良后果。此外,因地制宜不但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,也能防止植被侵蚀。
三、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,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:
滨水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景观建立在生态景观的基础上。生物多样性是指全部生物品种、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:生物包含所有种类的动物、植物、微生物及其所具有的基因;生存环境包含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。
生物多样性的削弱势必恶化人类生存情况,限定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,乃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成长。保护生物多样性,不但是保障当代人的生态利益,更是满足未来几代人的生态需求,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此外,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要适当引入已驯化的外来物种,使其与当地物种可以共同健康发展,建立持续稳定、可发展的滨水景观生态体系,加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联系。
四、注重植物的景观价值原则:
园林绿化的景观价值体现在各种树种因颜色、形态的差异而为城市构成凭添了多种色彩,各种植物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。
在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都体现了自身价值,其中在园林设计中观花类植物最受欢迎,更因其种类繁多而备受青睐。而绿色植被不但可以净化空气、为行人提供遮荫纳凉的场所,而且能起到减少水土流失、阻挡风沙的作用。
在现今的城市中,植物的角色越来越重要,不但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,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。
五、节约型原则:
现今为止,景观设计中的节约型绿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。在设计中应注重近、中、远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,综合考虑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是否适合等一切因素。
在绿地设计时,不能因为绿地面积的增加、维护成本的提高而使绿地的设计变得粗糙。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历程中,曾在生态绿化上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代价,因此应该尽量选择推广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的适生优良树种,而非盲目选择名贵花卉、珍稀树木或过大规格的苗木,以建立节约型滨水景观。
六、空间层次丰富的原则:
以往的景观、园林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,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,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。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。
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、乔木等植物时,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,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;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、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。
以上就是中国景观网为大家分享的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,希望对您设计或者参参观滨水景观设计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编辑:zihuan
版权声明:本文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欢迎投稿:点击这里查看投稿方式及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