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江有“西部花木之乡”之称,连续几年花木市场低迷境况,一直困扰着花农们。去年受温江政府部门的委托,温江区花卉协会围绕温江花木出口基地制定相关规划。给花农门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
时下正值春暖花开之际,温江区花木产业转型升级,在业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尤其在经久不衰的盆景市场,不少从业者对蓉欧快铁充满了期盼,正努力“备战”打开欧洲市场。
“多年前,有次在欧洲考察,看见国内的海棠在欧洲种植,回家后我种植了6万多株,原以为通过外贸渠道外销,最终没实现,原因很简单,土壤不过关。”昨日,记者来到温江区三邑园林,谈起花木出口一事,川派盆景大师、温江区盆景协会会长胡世勋道出了当年的失意。
但如今,胡世勋比过去有信心多了,除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,在盆景圈内,同行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,让温江盆景在全国率先成功实现登陆欧洲大地,抢占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份额,更是温江盆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。
机遇已经到来,行动如何突破?走进这座享誉省内外的景观园林,不难发现,胡世勋已经行动了。他告诉记者,从去年底开始,园林内进行了一系列的风貌改造,众多盆景作品划分为6个区域摆放,精品盆景、同质盆景、山水盆景、写意盆景,按照不同风格、不同档次分章别类置放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众多金弹子小盆景置放在“专区”,这批产品是专门为出口准备的,风格造型、盆景大小尺寸,都量身定制,时机一到,它们就能移居欧洲。胡世勋说,“形象是关键,自身没把盆景作品装点好,怎么谈得上出口信心。”
出口欧洲市场不仅胡世勋在做准备工作,川派盆景创始人陈开钦的继承人陈自贵也在积极谋划之中。“第一件大事,就是对土壤进行改良。土壤是花木出口最大的障碍,无土栽培是将来发展的方向。”陈自贵告诉记者,他现有的盆景用土栽种已经不再使用本地原土,是经过生物培育后的营养土,种植效果比过去好多了。
编辑:fangfang
版权声明:本文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欢迎投稿:点击这里查看投稿方式及联系方式